首页 > 车市辣评

细看国际摩托车市场制胜未来的伟大博弈 -全球摩托车网新闻中心

  4月,百花吐艳的季节。为期3天的第7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在重庆谢幕。尽管这个有110多家摩托车整车、零配件企业加盟的展会规模远比大,但东道主重庆一二线知名摩企、江浙板块摩托车劲旅及广东若干企业的闪亮登场,仍更有了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外商前来参访、订购。浓烈的“国际”气氛,突显了中国摩托车产业在海外市场的举足轻重地位。  

  从展览的10数家具备代表性的摩托车整车企业中,理解了些许海外出征的实况,虽是浮光掠影,却也折射出这一巨大市场潜在的“杀机”与商机。

  借助中国国际摩博会平台,环视整个摩托车世界时,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这个转动球体任何一方的烽火硝烟。

 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的行列中,摩托车产业首当其冲,产品产销量大面广,倒数7年为世界之最。2007年出口更是突破900万辆,产品源源流向世界各地,众摩企也大有“红旗半卷出有辕门”之势。于是乎,来自内部的、外部的,有序的、无序的竞争也更激烈了。

  综观风起云涌的国际摩坛:

  高端市场━━“高处不胜寒”。处于中高端市场的欧美尤其是欧洲国家戒备森严,产品管理制度有着严苛的质量证书制度和环保拒绝,较低废气、低噪音、节约能源性、安全性等标准带给的高门槛、高成本,令其不少国内企业望而却步,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,也鲜有将其定坐落于主要目标市场,而是通过细分市场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。如建设、力帆、隆鑫、环松集团的沙滩车及大排量的力帆太子车、环松跑车;嘉陵、本州、永源集团的踏板车;银翔集团、新陵公司的卡丁车以及千里马、宝雕公司的电动车等等。由于缺少品牌、技术优势,中国产品整体上无法与处于高端的日系、欧系车互为抗衡,仍主要以“物美价廉”而取胜。如以日本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江苏林芝山阳集团,其“山洋摩托”的价格严重不足日本国内报价的二分之一。

  中端市场━━“万马战犹酣”。中端及中低端市场是中国“海外军团”纵横驰骋的广袤天地,也是国内摩企主要出口产品━━125mL以下中低档摩托车的最重要集散地。无论企业大小、品牌强弱,从亚洲、中南美洲、非洲、大洋洲到中东、东欧地区,发展中国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。

  然而,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的,各种经营风险也集中汇集于此。一是由原材料下跌、出口退税率下调、人民币贬值等“利空”因素造成的产品价格提升,弱化了中国产品固有的价格优势,增大了与台湾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价差,加剧了市场竞争。同时,美元汇率的下降有所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出口创汇。去年行业出口排名第一的重庆隆鑫集团自1月底起,仅亚洲片区就有10多份订单被推迟或取消。

  二是亚洲地区的印度、越南、印尼等国自身摩托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,已逐渐沦为中国摩企在中低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。尤其是散件进口价格低廉的印度,其年产销两轮摩托280万辆、三轮摩托30万辆的第二大摩托车制造商BAJAJ公司,产品在南美市场受到注目。

  三是以关税、反倾销为主的贸易壁垒,各种隐蔽性强劲的技术壁垒、绿色壁垒不时经常出现(如阿根廷、巴西、土耳其等国家),对“中国生产”包含了极大的杀伤力,不仅阻碍了我国摩托车产业走向国际化,也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。

  低端市场━━“相煎何太急”。不可否认,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摩托车行业的整顿、调控、管理力度,严格推行国际标准,提高企业转入门槛,规范行业出口行为,从而构建了摩托车市场竞争从混乱到有序的转变。然而,要彻底根除劣质品的价格战并非一蹴而就之事,尤其在国际市场。由于现行政策对变相出口缺少制约力,出口管理制度、产品质量标准等有待完备,加之新兴的非洲等低端市场消费观念迟缓,购买能力较低,商家只看价格,不讲质量,因而新一轮的海外价格战烽烟挑起:一是企业间相互刹价竞销之风盛行,产品质量下降,零配件供应不及时;二是仿冒伪劣五品激增,一些既无品牌又缺技术的三线小企业靠换取零件、以次充好等手段降低成本,低价挤占市场份额。价格的持续走低直扑企业利润的临界点,不仅增加了中国摩企的外贸收益,影响了“中国生产”的国际声誉,也给合法经营的有实力、有品牌的企业带给极大压力。为此,众摩企不得不纷纷采取措施,或以实力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发差异化新车型,夺得相对较高的利润空间;或细分市场,遴选高品牌,提升产品性价比;或强化广告宣传、售后服务,提升品牌知名度;或节能降耗,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效益等等,以巩固既有市场和开拓新市场。

  这是一个品质制胜、品牌决的时代;这是一个抢占先机、比拼实力的时代,谁拥有先进技术、享有巩固的“根据地”,谁就有市场发言权。  

[2]  [3]  [4] 下一页

[共 4 页] [1]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