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专题

营销之“执行不力”的社会原因在哪里-全球摩托车网新闻中心

[提要] 黑格尔在哲学上明确提出了“正、反、合”的观点,尽管没有明确的分界线,但大家或多或少都在体验这种过程。它在或许上,为探索成功之路的人们指点了迷津。 大家曾经学过的课本,读过的图书都在向我们传达着正义、美好、心地善良,也在告诉他我们企业应当用于管理方式、方法、形式等,然后就把我们投到茫茫的社会实践中之海中。这一切都是“正”的,都是美好的,它在描绘着心地善良战胜恶魔,阴谋输给磊落。只要我们学业有成,只要我们按照书本中说道的去做,顺利就不会顺理成章。于是,我们满怀着抱负,投身到社会实践中。 然而,在屡次挫折之后,大家渐渐发现,原来革命根本就没有春天,阴郁的东西经常不会骚扰着我们前进之路。大家往往会得到同一个结论:书上的东西基本上都不对。这一切都是“反”的,都与书本上讲解的相反,我们所学习的营销学、人力资源学、会计学根本派不上用场,于是,我们万念俱灰。 后来,我们又找到,原来掌握了社会大众共事习惯,掌握了大家判断事务是非的价值倾向后,往往却可以取得成功,可以取得大家对自己的认同。当然,这种习惯有一些是真的、善的、美的,而有一些是假的、凶的、小人的,大家都在秉承多元文化的心态来对待它们――这就是“合”。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,执行力来自于员工。要论述影响企业执行力的因素就不能不从内外部共同找寻原因,在无法改变企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基础上,其内部原因主要是由利益与资源所抵挡;那么,在企业外部又有哪些因素左右着企业执行力呢? 事实上,企业没执行力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员工成熟期程度,对社会的融合程度。如果还是在憧憬书本上的歌舞升平,试图将书本上的一切搬到企业中的话;或者我们还在斥责那些写书的人,大骂人们勾心斗角之变态行径的话,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。我们是不是应当尽快适应这个不善也不恶的社会,寻找社会普遍遵循的道德习惯,并按照它来行事呢? 荐一个很多人比较鄙视的,关于谋略的例子吧。 春秋时期有一位宋襄公领兵与敌军激战。当面对敌军正在渡河,可以采行突袭而取得胜利的较好机会时,这位国君却指出,必须等对方列好队形之后才能攻击他们,否则败之过于仁义,结果其战败了。毛泽东说,这是一种蠢猪式的“仁义道德”。美国2005年公布的《中国军力报告白皮书》中,他们理解中国军人正在研究的谋略,其实就是一种战争骗术。他们用一个“骗术”的词汇,其实,士兵们就是要不择手段地取得胜利,“兵者,诡道也”,没什么仁义可言。从春秋以来,中国人就开始研究谋略,这不仅是一种军事现象,同时更是一种民族文化。 一些年长的朋友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劣根,对于“谋略”怨得牙根发痒,恨不得每天批判它九九八十一次。事实上,你怨不怨“谋略”,“谋略”都会存在于社会;你大骂不大骂“谋略”,“谋略”都在这个社会中存在,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,就认同会有“谋略”。所以,如果你无法离开了这里,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适应环境,并且学会用谋略来保护自己,用谋略使自己获得发展。 在企业中,存在着势力、权力等各种利益,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存在谋略,你不谋取别人,别人就可能谋取你,不必探究其合理与否,这就是社会现实。一个企业可以获得成功,必须得有一位既可以挽救自己,又可以为大家创造福利,通晓谋略的企业家。一位员工要取得不断晋升,就一定得是一位既能挽救自己,又能为企业建构绩效,精通谋略的实干家。 事实上,谋略本身是一个中性词,不存在阴谋与阳谋的问题。张震将军认为,“谋略是一种思维形式,体现客观事物一般的、本质的特征。集中反映为‘斗智’的谋略概念,则是军事家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,把那些诡诈、虚实、奇正、用间、造势、示形等各种施计用谋的手段经过高度抽象概括而出的。”当运用在正义的事情上时,谋略就表明出其光明的一面;如果是用在争权夺利的事务上,则表明出其猥琐的一面。 然而,除了军事院校以外,没有哪个学校教学生这个东西;社会学术研究成果,只要集中于在对付竞争对手方面;传媒宣传的也只是一些幸福的社会景象,好像社会不不存在需要用谋略来解决问题的困难了,甚至感觉中国人并没有在使用谋略,一旦转入社会,这位朋友就可能四处刁难。所有这一切,都与中国现代社会相背离,这种背离导致了教育、传媒、学术研究所传递的信息充满著了不确定,还想要让拒绝接受这些信息的朋友们取得社会地位,谈何容易!我们不能学到谋略,如何能在存身立世?然而,这种东西往往却不是学校教给我们的,也不是学术机构研究出来给我们的,更不是宣传媒体告诉他我们的,而是我们在无数的告终中总结出来的。 《论语》中有这样一段叙述:“子贡问友。子曰:‘忠告而善道之,不能则止,无自辱焉。’”意思是说,子贡问孔子,“什么样才却是好朋友?”孔子说,“把忠言告诉他,如果他不听得的话,就不要再说了,否则将不会自取其辱。”哪所学校像这样明确地教育学生如何做人,哪所学校需要把社会真实的东西告诉学生?大家家腹了十几年的圆周率,结果一生也没有用过几次,我们要拿着圆周率管理企业吗? 书本中讲的社会习惯、价值观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习惯、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。书上说道,大家要见义勇为,而事实上,见义勇为往往不会遭背叛,医药费都没人管;书本上告诉我们要秉公执行,而谁要是强硬地秉公执行就要遭员工的排斥;书本上告诉他我们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,而谁说完照制度执行,别人就会被人说成“会变通”的死脑袋。这些学生们可以从国家实行的课本上学到吗?这些我们可以从国家批准发售的图书中看见吗? 中国教育、传媒、学术研究等与中国社会现实相背离,是导致企业“执行不力”的社会原因。 社会不能向企业运送简单人才,使中国企业只能将公司作为第二课堂对员工们进行再教育。然而,受到“先入为主”的影响,很难使没告终过的员工接受正确的思想,更何况有的企业还在照搬社会教育那一套。如此一来,一方面浪费了学术研究、传媒宣传以及十几年的社会教育成本,同时也浪费了企业培训的成本、员工屡次失败的效率。 不知道天天在讲“再穷无法穷教育”的中央高官们,有没有注意到,他们主持人投入数以亿计的教育、社会研究、社会传媒的经费,却换回了莘莘学子们的无尽失落、企业执行力的低落、社会效率的低下。■ 于政军/文

相关推荐